当前位置: 首页> 今日热搜> 正文

南方小土豆到北方跳了一天的雪

南方小土豆到北方跳了一天的雪

每天早上更新,与你一起成长

前段时间冰雪大世界的退票事件,并没有降低哈尔滨的热度,反而因为官方的坦诚,吸引了更多人来到这个可以玩雪的世界。而因为南北方的差异,让抖音上大量的 " 南方小土豆 " 闹出了不少笑话,让大家在欢喜的同时,也让这个词成为大家的焦点,热搜霸榜,官方呵护,我们来看看他们闹出的故事。

初雪挑战逐渐冷却,但冬日话题依然热度不减。一片又一片的雪花沉淀出一个被冰雪包裹的北方世界,线上线下刮起了一阵东北游的风潮,也让 " 南方小土豆 " 频频登上热搜,成为近期热词。

(" 南方小土豆 " 相关微博热搜)

" 身穿浅色羽绒服,头戴可爱帽子 "" 坐在行李箱上,脚够不着地 "" 看见雪就发出惊叹的声音 "" 喜欢玩雪地大漂移 " ……

当具备以上几个特征,你将被识别为 " 南方小土豆 ",让东北司机遇到你秒变夹子音、让东北大姨和你 " 拉手手 "" 系围巾 ",让东北冻梨因为你被摆盘端上,由此展开一场 " 被宠上天 " 的东北之旅。

年年有大雪、四季有旅游,为何在这个冬天,南方游客被特别打上了 " 南方小土豆 " 的标识,引得大家纷纷围观?

" 南方小土豆 " 闯东北:

不同维度的冬日碰撞

" 南方小土豆 " 的称呼源自南北方人的平均身高差异,是因为普遍印象里南方人身材矮小,北方人身高魁梧。接着," 小土豆 " 被逐渐用以泛指来北方玩雪的 " 南方宝宝 " 们,还进阶出了 " 小金豆 "" 马铃薯公主 " 等称号。" 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 "" 东北人玩南方小土豆 " 等话题陆续出圈。

(网友用 AI 生成的 " 南方小土豆 " 形象)

这一昵称逐渐流行,部分南方网友也开始质疑这究竟是偏见还是爱称,隐隐感受到了被针对身高的冒犯感,试图抗拒这样的称呼。于是不少东北网友跳出来解释,叫南方游客 " 小土豆 " 是因为觉得可爱、亲切。

身材矮小的在东北本地实际会被叫做 " 地缸 "" 地出溜 "。还有网友说 " 南方小土豆 " 其实最开始来自于几个南方游客给自己的称呼,东北方言里本就没有小土豆的语言习惯。

(抖音网友的解释视频截图)

面对各种声音,我们已然无法回溯 " 南方小土豆 " 一词的最初源头;但可以看到的是,在网友们对其不断的使用与拓展中,它不仅仅承载了一类群体的特定身体特质,还被注入了更多的地域特征与文化内涵,演变成了大家对南方人旅游行为进行解读的语言标签。

如果你是小土豆,会穿着 " 不那么耐造 " 的浅色羽绒服;如果你是小土豆,会带着虔诚跑去雪地里撒野;如果你是小土豆,会借来大爷的工具体验铲雪……在南方游客对一切事物的新奇感受与体验中,是东北居民对 " 小土豆们 " 勇闯东北的 " 宠溺 " 注视。

(网友们分享的 " 南方小土豆 " 们)

春季淄博烧烤爆火出圈,游客们跨越几百公里只为吃上一口小饼卷葱和烤肉。冬季这泼天的富贵轮到了哈尔滨,接力东北文旅 C 位后,大量游客涌入只为亲身感受冰雪魅力。此次 " 南方小土豆 " 勇闯东北,实际上是一趟超越南北距离的旅程,一场跨越维度的冬日对话。

南北之间的差异在真实体验中变得可知可感,具象为了 " 南方小土豆 " 的人格形象。与其说 " 南方小土豆 " 侧重的是对群体行为的解读和对群体身份的确认与区隔,不如更多关注到昵称中所体现出的南北文化碰撞,并着眼于其背后隐含着的关系状态,这是一种不同地域背景主体在进行对话时的新相处模式。

相遇的 " 新关系定式 ":

南北差异的解读变体

" 南方小土豆 " 和之前热议的 " 我是云南的 "" 江浙沪独生女 " 等身份标签一样,都是对群体地域身份的特定标识,但它与以前的地域差异话题相比,更多是一种南北关系上的趣味呈现。

(知乎话题 " 你认为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?")

" 南方小土豆 " 不仅单方面将南方人塑造成小土豆的形象,给小土豆纳入了新的符号意义,还将北方人自然塑造成了其符号的反面,有的称他们为 " 东北大葱 ",还有的将他们叫做 " 东北大番薯 "。

在这种叙述中,两种身份都获得了其特定指称,南北差异与文化碰撞则在这种新关系定义中不断得到阐述与解读。

" 南方小土豆 × 东北大葱 " 的新关系模式,是以往流行的 " 南方人看雪 vs 北方人看南方人看雪 " 的冬日限定后,再次出现的差异解读变体,当南方人与北方人相遇,各种相处与对话变得令人直呼 " 好磕 "。

(" 南方小土豆 × 东北大葱 " 的趣味互动)

有哈尔滨工作人员一把将大喊 " 我不是小孩 " 的南方小土豆推去冰雪滑梯儿童道;有东北网友看到一片乌泱泱蹦跶着的小土豆,稀罕得想抓两个回去养养;还有东北师傅为满足小土豆们短暂地打开花灯让他们打卡拍照,逐渐形成了一种 CP 化的交往程式。

由于 " 小土豆 " 的身份标签,最萌南北差让不同地域间的认知与行为差异变得可爱又合理。与 " 公主请 ×× " 一样,对 " 南方小土豆 " 的萌化处理,让他们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获得了极大的包容空间,也让南方与北方在这次的对话中获得了不同以往的亲密关系。

(" 冰雪大世界 " 蹦迪现场)

当然,这种关系定式实际也有其不能覆盖到的部分,除了潜在刻板印象化的可能,当目光被聚焦在体格娇小、憨态可掬、以女性为主体的 " 南方小土豆 " 身上时,一方面,地域特征与性别特征混杂,遮蔽了不是 " 小土豆 " 的游客形象;另一方面,这种身份标签还隐存一种对弱势地位的塑造倾向,在众多的他者解读中,淹没了游客主体真实体验的声音表达,而不断进行差异的放大化处理。

南北差异的话题也不止于这个冬天,它实际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成为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相遇时的聊天内容。南北交流也不止这一种叙事模式,但不能否认的是," 南方小土豆 " 摸索出了南方与北方的新相处模式,让差异在理解中完成对话。屏幕内外的围观者在一群软糯可爱的小土豆中间,一一化身心软的神。

差异中对话的渴望:

难以复刻的自然向往

从 " 南方小土豆 " 的叙事中,我们可以看到对地域差异的减法解读,还有拆除纬度距离隔阂,进行交流对话的真实需要。事实上,地域标签并非从 " 南方小土豆 " 这一刻开始,这次的 " 南方小土豆 " 萌化爱称的背后,是老生常谈与广泛共识的又一次重现。

一方面,这引发于特定的冰雪季节,带有鲜明的时间属性;另一方面," 南方小土豆 " 不同于以往彼此区隔的差异话语,而是将外来者同样纳入自己文化语境的一种特别尝试。这种描述将对差异的关注,进一步推向了鲜活的交往场景,以及融洽相处的叙述之中。

(北方上学的大学生们 " 花式 " 赶早八)

从 " 南方小土豆 " 占领哈尔滨,在东北获得哄孩子般的体验,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南北文化又一次的交流尝试。以冬日为话题的文化交流,为这场对话赋予了更多浪漫色彩。

不止 " 小土豆 ",上个月因为哈尔滨的暴雪,还出现了 " 宁古塔苦寒偏远,我的允礼说顺路 " 的甄嬛梗二创,以及 " 东北人是不是人人都会滑冰啊 " 的趣味解读。

(" 南方小土豆 " 们的留言)

地区间的差异沟壑,在网友创造的接近性对话之中弥合。他们或在赛博空间内积极展开交流,或跟此次一样直接加入冰雪大世界,共同在具体的空间内,努力走进彼此的世界,在包容与理解中互动。

并且," 南方小土豆 " 称呼的兴起还与东北旅游发展、冰雪大世界开园密切相关。大家对雪总有一种格外热烈的向往,南方人喜欢去北方看雪,北方人对自己能看到雪也有一种隐隐自豪,这是所有人在冰雪大世界复苏中,对自然的灵敏感知和与自然接触的真切渴望。

(网友们分享的雪玫瑰、雪鸭子和雪人)

" 南方小土豆 " 们的可爱之处,正源于他们对大自然的简单满足。自然的真实景观往往无法复制和搬运,其天然带上了地区性的深刻印记。而一场大雪、一次旅行让这场相遇变得真实可感,雪玫瑰、雪鸭子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式雪人让这场对话变得浪漫而又鲜活。

在这个冬天,有人第一次见到大雪,有人又一次完成了初雪的约定。人们对冰雪共同的瑰丽想象,将不同身份、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了一起。无论是脆皮已久的大学生,还是疲惫了一整年的打工人,都能在皑皑白雪中肆意撒野,找到自己与大自然的最近距离。

" 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",而每个冬天的起点同样承载了人们对于雪的无限期待,内置了人们为了获得快乐的仪式行为。

如果你也想在雪地里尽情撒野,那么就——出击吧!南方小土豆!

作者:叨叨

公众号:知著网 (ID:covricuc)